
CUSTOMER SERVICE CENTER客服中心
联系人:吴先生
手 机:13810924440
E-mail:1164091817@qq.com
LINKS友情链接
NEWS CENTER新闻中心
当前所在位置:首页 >> 新闻资讯表决器在中国的运用
表决器在中国的运用
表决器初现于上世纪80年代中期的全国人大常委会上。1990年第七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前列次使用电子表决器,按照规定“除停电等特殊情况”,电子按键表决从此取代举手表决,掀起了我国表决和投票方式的新篇章。
表决器是重要大会会议装备的领衔明星,而整体会议系统的联合“发力”,才能保证大会在技术上的有序有效。
一准确,二可靠
“全国人大的会议早在1983年就开始尝试电子会议系统,是国内早启用的会议系统。”北京飞利信科技股份有限企业董事长曹忻军在接受《瞭望东方周刊》采访时说,“国外的会议系统当时已相对成熟,有关领导在国外访问时看到了先进的会议产品,回来后就倡导国内自主研发,并于1990年代初引进了飞利浦等做会议系统的品牌。”
飞利信科技是以人大、政协、党政机关和国企为主要客户的整体会议系统供应商。据曹忻军介绍,由于涉及核心决策的安全和保密的考虑,人民大会堂会议系统只引进了飞利浦企业的硬件设备,软件开发和集成工作则由北京航空航天大学601教研室研发。
“初次与表决器‘亲密接触’的代表们,对它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感到疑惑,1999年的一次政协常委会上,当时的全国政协副主席叶选平故意不按按钮,在其他代表都按完了以后,他才按下表决器,这时屏幕上的‘未按人数’减了一位,‘已表决人数’增加了一位,表决器就是这样通过委员代表们的亲手检验才被接受的。”曹忻军说。
“会议系统的核心有两点,一是准确,二是可靠。一些地方人大、政协在初次使用电子表决器的时候,为了证明其可靠性,在预备会上专门有项议题就是测试表决器,所有人都按赞成或反对,核实统计结果是否相符。”曹忻军说,“代表委员们自己使用过一次心里就有底了。”